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

第七回 氣韻山水見靈動,天成佳作皆嘆詠。


中國山水畫是大中華文化的一絕,有趣的是,藝術殊途同歸,即便是不同的媒材,青瓷與山水畫的審美竟然如出一徹,我發現,可以用欣賞山水畫的視野來品味青瓷。

若您不常接觸中國山水畫,一定看得很不習慣,都會覺得比例不太對勁,主要的原因在於不熟悉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。宋代之前的畫家跟現在人一樣喜歡「寫生」,不同之處在於,他們邊走邊畫,我們是找一個定點畫,由於邊走邊畫,看到的風景角度與視野皆不一樣,簡單來說,看完了一幅山水畫,就好像與畫家一同走一遭,所以中國山水畫是一幅時間與空間的交織佈局,可近可遠,甚至可以從畫面的佈局、留白來感受畫家的心境。這種美學的素養與中華文化有很大個關聯,所以文人四藝「點茶、焚香、掛畫、插花」,也都是圍繞在這樣的虛實與過程之美學當中,不過大部份的人即使看不太懂,也會被那作品濃濃的東方神韻所吸引著。


在中國陶瓷系統中,青瓷這個類別更是如此,若您準備開始親近青瓷,一開始可能得將對陶瓷系統的審美先拋棄掉,就像欣賞中國山水畫一般,開始「感受」她,我通常不建議您將青瓷作品束之高閣,她靜靜地等待與您對話,或許您看不到具象的設計,隨著時間的推移,會發現,您的目光總時離不開她。

以上面這件圓洗來說,初看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斂口圓盤,當您開始使用她,光澤會因為使用而更加溫潤,上頭那金絲線是您泡養過的痕跡,慢慢地,似乎可以感受到為什麼作者要在她1/2處加一道旋紋,為什麼她是粉青色,或許您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心境,甚至可以說是您與創作者一同完成了此件作品。


那如何評斷一件青瓷作品的好壞?如同山水畫,首看「氣韻」,所以說「氣韻生動,出於天成」,我認為天成說的真是妙,若沒有上天賦予靈感,似乎就只能在技巧上過於「著相」,其實靈感總是建立在不斷與自我對話,互相推拿激盪而成。所謂「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」, 可能是要創作者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,也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。所有細節都隱藏在那線條與釉質之中,而青瓷沒有過多的裝飾,恰好讓我們可以用很純粹的感官去感受,也更直接。


我們也知道,不管中國畫或青瓷的賞析不是這麼樣以一概全,當然還有許多有關構圖、比例等等其他技術性的理性感官分析,比如說拉斐爾的「草坪上的聖母」,就使用了金字塔構圖(Pyramid Structure),而宋代的汝窯,則使用細小支釘燒製作品,但相信您也認為,這些技術就像橋樑一樣,是為了讓創作者有更好的媒介去傳遞他內心的情感。

踏入了青瓷的世界,我們不難發現,似乎眼界也不同了,開始嘗試利用除了雙眼之外的感官去品味文化,甚至開拓時間與空間交織的宏觀美學,或許這正是老子:「人法地, 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,天地人概念,最終還是回歸自然、本真。而作品只是個精神載體,重點在於人與自然不可分的本質。每當感受到人銜接天與地之力量,融合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時,似乎自己也變渺小了。
----第七回完----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