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土與陶瓷@㚕磬

    我們的生命與土息息相關,漂泊在外的浪子,喜歡隨身帶著一把故鄉的泥土,當生命走到了盡頭,還是希望可以回到故鄉的大地,讓自己成為鄉土的養分,我們喜歡赤腳踏在那溼潤的泥土之上,既然土與我們自身有這麼大的連結,那我們如何與陶瓷中的土對話呢?


    



    土是陶瓷最基本的元素,從遠古的低溫陶器,到現在高溫的瓷器,都需要土來塑型,他是陶瓷的根本。而我們對陶瓷器很熟悉,但大多專注在釉彩上面,有些古董鑒定師會去探討土,但也只於「比對」是否為到代之古董,以現代陶瓷來說,極講究胎土要很「薄」、很「白」,若以青瓷來說,也很常聽到「薄胎厚釉」,大多數人對土的認知很表面,他似乎只是一個為了要讓釉彩有辦法附著的媒介,也似乎只是一個製瓷師傅展現超高技術的平台,㚕磬今天想與諸位分享我對土的觀點 ,以期從今以後大家可以開始欣賞「土的表情」

在科技還沒如此發達的時代,土還是用很傳統及人為的方式做精煉,所以不同地區,不同時代會開挖出各種不同的土質,我們的祖先就利用經驗找出適合燒瓷的陶/瓷土來塑形,也因為如此,不同的時代與地區會出現風格迥異的陶瓷器,以前的陶工們,會隨順土性,發展出適合的釉彩與造型與之搭配,比如說南宋紫金土的紫口鐵足,汝瓷香灰胎的素靜天青,哥窯的金絲鐵線,宜興的紫砂土不上釉做壺,景德鎮之白瓷彩繪等等...每個系統皆有其文化特色,讓中華陶瓷文化更加豐富與多彩多姿。

作品:粉青圓洗底足(2013)


    以青瓷來說,土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?首先,他是成型的根本,還有,大部分的青瓷喜歡用含有「鐵」元素的土,隨著不同比例濃度,會讓表面的青瓷釉產生不同的效果,同樣的釉水配方掛在不同的坏土上,可能從「月白」變成「粉青」,非常的有趣。再來,青瓷的開片也與土有絕對的關係,利用土與釉的應力拉扯出各種樣子的開片或冰裂紋,所以㚕磬都喜歡自己配土,配出自己喜愛的表情,也可讓作品更接近我想要表達的意境。

陶瓷的土就像書法繪畫的紙張一樣,我們會講求油畫畫布的材質,水彩或素描的紙張,中國書畫的宣紙的等級,其實欣賞者也可以嘗試多花一點注意力在土上,一塊陶土,他承載了文化的記憶,融合了我們祖先的汗水與足跡,那是一份深厚的愛與無盡的寶藏,這不是用現代化學可以去複製的,所以㚕磬一直都還是要使用台灣的原礦土做基底,雖然很不穩定,但每每燒出來的作品總是令我驚艷與感恩(這個驚包括失敗喲),作品也常出現不預期的鐵斑點,不過㚕磬總覺得,只要不要太誇張,那不完美的黑色鐵斑反而讓整體更加完美,也讓作品更有生命力,除了鐵斑之外,燒成的釉彩也更加有變化,更能彰顯青瓷那敦厚樸實之美,這些都不是用現代化工原料所可以詮釋的噢!

㚕磬一直都很喜悅地走在青瓷創作的這條路上,一路貴人相助,也讓我建構出了自己的符碼,因為一路的堅持,也讓㚕磬更加讚嘆土的元素,他讓我的每件作品散發出那穩定的氣息,讓優雅的青瓷釉更加紮實,下次您使用㚕磬作品的同時,不妨也感受一下其內在土的能量吧!

作品:地之震(2013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